跳转至

左倾树

左偏树,也叫左倾堆 (Leftist Heap) ,是一种二叉堆,和普通的堆有一样的顺序性质,但是不要求平衡,可以很快地完成合并操作。

对每个节点定义一个零距离 (Null Path Length, NPL),即节点到最近的外部节点的距离,其中外部节点为没有两个子节点的节点。空节点的零距离为 -1,然后可以递归地得到其他节点的零距离:

\[NPL(x) = \min_{c\in \text{children of x}}(NPL(c)) + 1\]

左偏树的性质是:对于任意节点,它的左儿子的零距离大于等于右儿子的零距离。因此 \(NLP(x) = NPL(x.\text{right}) + 1\)

合并

以小根堆为例,递归地合并两个左偏树的步骤如下:

  1. 若有一个为空,则返回另一个
  2. 比较两个根节点,将较小的根节点作为新根节点,保持新根节点的左子树不变,然后递归地合并其右子树与另一个左偏树,作为新根节点的右子树
  3. 若合并后不满足左偏性质,则交换左右子树

迭代地合并两个左偏树的步骤如下:

  1. 用两个指针分别指向两个左偏树的根节点,取出较小的一个作为新根节点,然后向右儿子移动对应指针
  2. 不断取出两个指针指向的节点中较小的一个,作为上一个取出节点的右儿子,然后向右儿子移动对应指针,直至指针为空
  3. 从最后一个取出的节点开始,不断调整左右子树以满足左偏性质,向上直至根节点

插入与删除

插入:将单个节点视为一个堆,合并到原堆即可中。

删除:将根节点删除,然后合并左右子树即可。

分析

定理:设右路径为从根节点开始一直往右走的路径,一个右路径包含 \(r\) 个节点的左偏树最少有 \(2^r - 1\) 个节点。

用数学归纳法证明:对于一个右路径节点数为 \(k+1\) 的左偏树,其右子树的右路径节点数为 \(k\),由 \(NLP(x) = NPL(x.\text{right}) + 1\)\(NPL(x.\text{left}) \ge NPL(x.\text{right})\) 可得其左子树的右路径节点也应至少为 \(k\),从而得该左偏树至少有 \(2^k - 1 + 2^k - 1 + 1 = 2^{k+1} - 1\) 个节点。

因此,一个有 \(n\) 个节点的左偏树的右路径节点数至多为 \(\log(n+1)\)。而上述操作均基于右路径进行,因此左偏树各操作的时间复杂度为 \(O(\log n)\)


斜堆

斜堆 (Skew Heap) 是一种二叉堆,与左偏树类似,但是不需要用到零距离,每一步都交换左右子树,除了右路径中最大的那个节点。斜堆的优点是不需要额外的空间来存储零距离,而且也不需要判断是否应该旋转。

斜堆的均摊时间复杂度也为 \(O(\log n)\),可以通过势能分析来证明。

首先定义一个节点是重节点 (Heavy Node) 当且仅当其右子树的节点数大于左子树的节点数,否则就是轻节点 (Light Node)。然后定义势能函数 \(\phi\) 为两个斜堆的重节点总数,\(h\) 为两个斜堆除右路径外的重节点总数,\(l_1, l_2\) 为两个斜堆右路径上的轻节点个数,\(h_1, h_2\) 为两个斜堆右路径上的重节点个数。

这样以后,易得合并两个斜堆的实际代价为 \(c = l_1 + h_1 + l_2 + h_2\),在合并前的势能为 \(\Phi_0 = h_1 + h_2 + h\)

现在来看合并之后的重节点个数。因为右路径之外的重节点的儿子不会发生变化,因此 \(h\) 是不变的。而在原右路径上的重节点,在交换前,其左子树节点数不变,右子树节点数要么不变要么变大,因此在交换后必然变为轻节点,从而有 \(\Phi_N = l_1 + l_2 + h\)

因此合并操作的均摊代价为 \(c + \Phi_N - \Phi_0 = 2(l_1 + l_2)\)

现让我们构造一个让右路径上的轻节点尽可能多的斜堆,在这个斜堆上,右路径上的每一个节点一方面需要让左子树节点多于右子树节点,另一方面需要让右子树节点数尽可能地多,以增长右路径,因此右路径上的每一个节点需要让左子树和右子树节点数相同,从而可得 \(l = O(\log n)\),因此合并操作的均摊复杂度为 \(O(\log n)\)


二项队列

尽管左倾树和斜堆实现了 \(O(\log N)\) 复杂度的插入操作,但是无法像普通堆一样,实现 \(O(N)\) 复杂度的建堆操作,因此需要引入二项队列。二项队列是一组堆有序的二项树的集合,这里以最小优先队列为例。

定义只有一个节点的二项树的高度为 0,记为 \(B_0\);高度为 \(k\) 的二项树由两个高度为 \(k-1\) 的二项树合并而成,以其中的较小的根节点为新的根节点,记为 \(B_k\)。这样以后,可得二项树有如下性质:

  • \(B_k\) 的根节点有 \(k\) 个儿子,分别为 \(B_0, B_1, \cdots, B_{k-1}\)
  • \(B_k\)\(2^k\) 个节点
  • 深度 \(d\) 的节点数为 \(\begin{pmatrix} k \\ d \end{pmatrix}\)

所有数字都可以表示为唯一的二进制数,因此给定固定长度的二项队列,其中有无 \(B_k\) 是确定的。

因为二项树的儿子节点数是不定的,且没有随机访问儿子节点的需求,因此此处使用左儿子右兄弟的表示法。

合并

在合并两个二项树时,可以直接将根节点较大的二项树置为另一个二项树的左儿子,这样就能以极小的代价保证 \(B_k\) 根节点的所有儿子以 \(B_{k-1}, \cdots, B_1, B_0\) 的顺序排序,有利于后续删除操作。

在合并两个二项队列时,可以将这个过程看作两个二进制数相加的过程,进位的过程就是合并二项树的过程。若进位后有三个 \(B_k\),此时可以为了方便直接合并原有 \(B_k\),也可以选择合并其中根节点最大的二项树和另一个二项树,以使那个最大的根节点不再是根节点,有利于加快查询最小值的操作。

插入与删除

插入操作即为将一个元素看作一个二项队列,然后与原有二项队列合并。

删除操作即为将最小元素所在的二项树的根节点移除,将该根节点的所有儿子视为新的二项队列,将其与其余二项树合并。

分析

易得查询最小值的复杂度为 \(O(\log N)\),合并二项树的复杂度为 \(O(1)\)。因此,合并二项队列的复杂度为 \(O(\log N) \times O(1) = O(\log N)\),插入和删除操作的最坏时间复杂度是 \(O(\log N)\)

现考虑从零开始逐个插入元素的情况:

聚合法:因为只有进位时才会进行合并二项树操作,而从最低一位开始,在对应位置发生进位需要的插入次数依次为 2、4、8、...,因此最终合并二项树的次数为 \(\frac{N}{2} + \frac{N}{4} + \cdots = N\),总的建堆时间复杂度为 \(O(N)\)

势能法:定义势能函数为二项树的数量,实际代价为合并次数加一,则当 \(c_i = c\) 时,\(\Phi_i - \Phi_{i-1} = 1 - (c - 1) = 2 - c\),因此均摊代价 \(\hat{c}_i = 2\),总的建堆时间复杂度为 \(O(N)\)